医学继教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0|回复: 0

[考试资料] 2011临床执业外科学考点:钩端螺旋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5 01: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主要为田间野鼠中的黑线姬鼠和家畜中的猪与犬。
  (1)黑线姬鼠:为稻田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它为优势鼠种,带菌率高,带菌期长。
  排出有钩体的尿于稻田中,农民收割水稻时易受其感染。该鼠带的钩体主要为黄疸出血群,致病力高,毒力强;其次为波摩那群与犬群。
  (2)猪:猪分布广泛,数量多,带菌率高,排菌期长,污染面宽,农民接触机会多。在猪圈受到暴雨冲流或洪水淹没时,可引起雨水型或洪水型流行。猪带的钩体主要为波摩那群,它的毒力较弱,其临床表现多较轻;其次为犬群与黄疸出血群。
  (3)犬:带菌率高,排菌期长,活动面广,污染面宽,也是雨水型和洪水型的重要传染源。它带的犬型钩体的毒力较低,所致钩体病多较轻。
  (4)病人:排菌率低,带菌者少,人尿为酸性,不适宜钩体生存,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小。
  2.传播途径 对人主要是间接接触传染。带钩体动物将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人接触这些污染物而受感染。侵入途径是通过皮肤,特别是破损的皮肤,其次为粘膜。接触疫水是主要传播途径,也可通过消化道或其他方式接触感染。
  3.人群易感性 人普遍易感。从事野外工作者、青壮年等因暴露机会较多而发病率较高。病后可获得较强的同型免疫力,但对不同型钩体仍然易感。
  4.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本病分布甚广,以热带、亚热带为最多。我国已发现26个省、市、自治区有本病存在和流行,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东面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较为严重。仅西北地区未发现本病流行。
  2).季节分布 主要流行于夏秋季。秋收水稻,暴雨洪水泛滥后多发。
  3).农民、渔民、屠宰工被感染机会多。
  钩端螺旋体病病原学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鼠类和猪是其主要传染源。早期以急性发热、全身酸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大等为特征,重者进一步引起肺出血、肝肾损害,脑膜脑炎等,后期可有眼与神经系统后遗症。
  一、病原学
  钩端螺旋体的菌体细长,有12~18个螺旋,长6μrn~10μm,两端弯曲成钩状。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钩体沿长轴旋转呈扭转运动。革兰染色呈阴性,但不易着色,吉姆萨染色呈淡红色,镀银染色呈黑色或褐灰色。为微需氧菌。
  钩体的抗原结构复杂,我国已发现18个群和70多个型,其主要菌群为波摩那群、黄疸出血群、犬群、流感伤寒群和七日热等。波摩那群分布最广,为我国洪水型和雨水型的主要菌群;黄疽出血群的毒力最强,是长江流域以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的稻田型的主要菌群。
  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表现
  钩端螺旋体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2~20日,一般10天左右。
  (一)临床分型 临床根据其表现的主要特点,分为5型:单纯型(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疽出血型、肾功能衰竭型及脑膜脑炎型。
  (二)流感伤寒型 即单纯败血症,最多见,主要特点为:
  1.发热 急起发热,多呈稽留热,体温高达39℃左右,全身乏力显著,头痛明显。
  2.肌肉疼痛 全身肌肉酸痛,以腓肠肌疼痛和腰背肌疼痛较突出。肢体软弱,甚至难以下床站立和行动。
  3.腓肠肌压痛明显,重者拒压;
  4.结膜充血,咽部充血,软腭出血点;
  5.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疼痛,有压痛。肝脾轻度肿大、有压痛。少数可有腹泻,病程一般5~10天。
  (三)后发症 少数病人在发热消退,恢复后可出现下列后期并发症;
  1.后发热 钩体病经治疗或自愈后3~4日,再出现发热,38℃左右,经1~3日而自退,此时并无钩体血症,不需抗生素治疗。后发热与抗生素的剂量疗程无关,甚至可出现在青霉素治疗过程中。血内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2.反应性脑膜炎 少数患者在后发热时或稍后出现脑膜脑炎症状与体征,但脑脊液钩体培养阴性,预后良好。
  3.眼的后发症 主要发生于波摩那型钩体,出现于退热后l周至1月,主要为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或葡萄膜炎,也可有巩膜表层炎,球后视神经炎或玻璃体混浊。
  4.闭塞性脑动脉炎 见于波摩那型所致之钩体病后2~5个月,多数在病前数日内并无明显发热史,多系隐性感染后。临床表现多为偏瘫、失语,可为短暂的反复发作。脑脊液蛋白质轻度增高,白细胞轻至中度增高,脑脊液钩体补体结合试验与显微镜下凝集溶解试验部分阳性。脑血管造影表现为脑基底部多发性动脉炎,血清钩体补体结合试验及显凝试验阳性。可能为变态反应所致,多数病人于治疗1~2个月后可恢复。
  钩端螺旋体病实验室检查
  钩端螺旋体病
  实验室检查
  1.显凝试验(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 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但需用国内13群14型标准菌株的活菌作抗原。一般在病后7~8日出现阳性,逐渐增高,其效价达l:400以上有诊断价值。因抗体出现晚,不能作为早期诊断。
  2.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可用于早期诊断。
  3.抗原检测 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法、乳胶凝集试验等
  钩端螺旋体病诊断
  钩端螺旋体病
  诊断及确诊依据
  1.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考虑,确诊有赖于病原体分离和特异性血清学检查。
  2.钩体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易感者于近期(20日)接触过有可能被钩体污染过的疫水(如水稻田、雨水、洪水),和接触过被鼠、猪、犬的尿液污染的物品。

[color=]  
2011临床执业医师通关班招生方案 不过退费


[color=] 

[color=]点击免费试听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课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学继教网

GMT+8, 2024-11-28 10:43 , Processed in 0.0644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