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继教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2|回复: 0

[考试资料] 2011临床执业传染病学考点:放线菌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5 01: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放线菌病的病因

  病原菌有伊氏放线菌(以色列放线菌),牛放线菌(牛型放线菌),奈氏放线菌(赖氏放线菌),粘放线菌,丙酸放线菌及埃氏放线菌等。引起人类放线菌病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是放线菌属中的以色列放线菌、牛型放线菌和赖氏放线菌,还有蛛网膜菌属的丙酸蛛网菌和双歧杆菌属的艾氏双歧杆菌。
  感染来源:
  内源性,常存在人的龋齿、扁桃体内,在外伤、炎症、拔牙、口腔的外科手术后可引起感染。
  外源性,被咬伤引起的原发性皮肤放线菌病。
  发病机制:
  细菌须通过牙感染、操作或抽吸牙感染碎屑造成的黏膜破损,进入组织,才能致病。可通过吞咽或吸入带菌物质进入胃肠或肺。还可通过下消化道穿孔进入腹腔,妇女则可在生殖道发生上行性感染。可通过气管传播。极少数是通过血行播散。
  感染后常合并细菌感染,损害由中心逐渐通过窦道,向周围蔓延,侵犯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筋膜、骨骼及内脏等处。
  放线菌好侵犯结缔组织,主要发生于颈面部和胸腹器官。但是腹膜抵抗力较强,故腹部放线菌病很少穿过腹膜形成瘘管下。颌骨则易被感染。肌肉和神经很少波及;其他骨骼也很少感染。
放线菌病的颈面型
  占60%~63%,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颈面交界部位及下颌角、牙槽嵴。
  初期:面颈部交界处出现皮下结节,局部轻度水肿,随之结节逐渐变硬、增大如木板样,并与皮肤粘连,皮肤表面高低不平呈暗红或紫红色。继而肿块软化形成脓肿,破溃后形成多发性窦道,排出物有臭味,在脓液内可见直径1~2mm呈分叶状的淡黄色坚实的“硫磺颗粒”,具有诊断价值。如无继发感染,疼痛一般不严重,局部淋巴结也不肿大,患者一般健康亦不受影响,主观感觉轻微,局部可有痛感或张口困难……但因咀嚼肌受累可出现牙关紧张,咀嚼功能受影响。
  晚期:损害可蔓延至舌、唾液腺、下颌骨(引起骨膜炎、骨髓炎以至死骨形成)、上颌窦、颅骨、脑、眼、中耳以及颈、胸部等。
  放线菌病的胸部型
  占10%~15%,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门和肺底。
  初期:开始几周有不规则发热、咳嗽、咯痰、胸痛,但无咯血。随着病情发展,肺中出现小脓疡,痰液呈黏液性带血丝,提示肺实质有破坏。
  晚期:损害向胸膜和胸壁蔓延,引起脓胸和瘘管,排出大量带硫磺色颗粒的脓痰,有助于诊断。胸片所见类似肺炎、肺脓疡或肺部肿瘤。患者可出现进行性消瘦、发热、乏力、贫血、夜间盗汗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放线菌病的腹部型
  占18%~28%,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阑尾和结肠。
  初期: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亚急性或慢性阑尾炎。继而,在回盲部或其他部位出现边界不清的不规则肿块,类似癌肿。腹部肿块变大并与腹壁粘连,穿破腹壁后可形成多发性窦道,流出的脓液中可见“硫磺颗粒”。患者可有畏寒、发热、盗汗、乏力、消瘦、恶心、呕吐及肠绞痛等症状。肝脏、胆囊及输卵管也可见放线菌感染,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与受累脏器部位有关。如肝脏受累可出现肝大、黄疸等。
  晚期:蔓延至膀胱、输卵管、肝胆、腰肌和脊椎。还可上行波及胸腔,也可经血液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引起相应病变。由于腹壁窦道形成之前,腹部型放线菌病难以发现,所以相当部分的病例是在剖腹探查时才被确诊。
  放线菌病的其他组织
  占8%,如脑、肾、膀胱、子宫、眼、脊椎、皮肤等。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皮肤,脑部。
  皮肤:放线菌沿伤口处侵入皮肤、皮下组织,开始在局部皮肤形成皮下结节,以后结节软化、破溃,形成窦道。并可在周围形成多个卫星状皮下结节,后者软化、破溃后形成相互贯通的多发性窦道。窦道中常排出淡黄色脓性物质,其中可见“硫磺颗粒".病情发展缓慢,可侵入深部组织,形成肉芽与纤维组织,可呈硬板状的疤痕。若病变局限,患者常无全身症状,局部疼痛、水肿亦不明显。
  脑型:此型少见,临床上又分为局限性脑脓肿型和弥漫型。局限性脓肿多见于大脑半球,少数发生于第三脑室和颅后窝。可为单个、多个或多发性脑脓肿及肉芽肿,外包有厚膜。主要表现为脑部占位性病变的体征,如颅内压升高、脑神经损害,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神经乳头水肿等,常无发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脑血管造影可见占位性病变,部分病例可有颈内动脉上段及大脑中、前动脉近端狭窄。弥漫型病变为少数患者脑脓肿侵入脑室,引起脑膜炎。此时患者除有局限性脑脓肿型放线菌病的表现外,尚表现类似细菌性脑膜炎的症状、体征。部分病例出现硬膜外脓肿、颅骨骨髓炎。极少数颈面部放线菌病病灶可直接蔓延至颅骨、脑室。
  其他:其中包括眼结膜和泪小管炎;女性生殖器放线菌病;尚有膀胱、肾、肱骨、心瓣膜及骨骼、关节等的原发性感染。
  放线菌病药物疗法
  本病进展缓慢,预后直接与早期诊断有关。颈面型预后最好,其他依次为胸型,腹型和全身型,若中枢神经系受累则更差。病程取决于盆腔感染的程度和诊断前的期限。
  药物疗法,主要有抗生素和磺胺制剂。
  青霉素:青霉素为首选药。用量和疗程依病情轻重而定。每天静脉用药(1~20)×106u.大剂量较长时间应用是一次治愈的关键。7~10d的静脉滴注青霉素对于迅速控制症状非常必要,然后改用口服青霉素以维持30~45天足以彻底治愈该病。
  其他抗生素:当青霉素过敏、无效或其他原因不能耐受时,可选用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头孢菌素、利福平等广谱抗菌药物。
  磺胺制剂:本品系磺胺甲恶唑(SMZ)、磺胺嘧啶(SD)和甲氧苄啶(TMP)的复方制剂。
  多烯类和唑类等抗真菌制剂对本病无效。
  放线菌病手术疗法
  所有浅部病灶及窦道脓肿等均应切除,或切开引流。肋骨、肺部病灶尽可能清除彻底,严重时可行肺叶切除。
  在外科清除病灶、引流或切开排脓前30~45天开始用药,术后尚需连续用药12~18个月,可改用口服青霉素125~500mg,6~8h1次。轻症患者连续用药2个月或更长。为促进青霉素渗入病灶处,可加用10%碘化钾溶液10~20ml口服,每天3次。为加强青霉素的疗效,亦可与磺胺药物并用,后者每日1g口服。
  X线照射疗法,颈、面部浅在的放线菌病病灶可用X线局部照射辅助治疗。20世纪70年代以前,曾用碘化钾、放射治疗。
  支持疗法,对于严重、泛发感染的患者,应注意补充营养。在抗生素广泛应用后,放线菌病的预后一般较好,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早、规则、充足疗程用药。颈面型放线菌病预后良好。其他类型者若能适当治疗,可避免畸形等后遗症。
  预后抗生素应用于放线菌病的治疗,尤其对重症和泛发病例。使得预后大为改观。治愈率很高,疾病导致的畸形和死亡已经不常见。

[color=]  
2011临床执业医师通关班招生方案 不过退费


[color=] 

[color=]点击免费试听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课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学继教网

GMT+8, 2024-11-28 08:2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