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继教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3|回复: 0

[考试资料] 肾小球肾炎是由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5 00: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般认为,免疫学机制是肾小球肾炎的始发机制,在此基础上炎症介质(如补体、白细胞介素、活性氧等)参与下,最后导致肾小球损伤并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在慢性进展过程中也有非免疫、非炎症性因素的参与。
          1.免疫反应体液免疫致肾炎已成共识,近年动物实验证明细胞免疫也有致肾炎作用。
  在体液免疫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沉积是致肾炎的重要因素。某些外源抗原(如致肾炎链球菌某些成分)或内源抗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细胞抗原的某些成分)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并在血循环中形成CIC,CIC在某些情况下沉积或被肾小球所捕捉,激活炎症介质引起炎症。一般认为,CIC仅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和(或)内皮下。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是导致肾炎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肾小球中某些固有抗原(如基底膜抗原或脏层上皮细胞某种糖蛋白)或已种植于肾小球底外源性抗原或抗体(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DNA)与血循环中的游离抗体或抗原结合,在肾小球局部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炎症。一般认为,上皮下的免疫复合物主要为原位免疫复合物。
          无论CIC物沉积于肾小球或原位IC形成所致的肾小球免疫复合物,如能被肾小球系膜细胞清除,或被单核-巨噬细胞、局部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吞噬,则局部炎症会逐渐恢复。相反若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持续存在或继续形成和沉积或不断增多,或机体针对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中的免疫球蛋白持续产生自身抗体,则导致疾病持续和进展。
  近年来有肾炎动物模型提供了细胞免疫证据,故细胞免疫(主要指T淋巴细胞)在某些类型肾小球炎症损害(如微小病变性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过程起重要作用也得到肯定。但细胞免疫是否可直接诱发肾炎,一直不能肯定。
          2.炎症反应免疫反应激活炎性细胞,使之释放炎症介质引发炎症反应造成肾小球损伤。整个炎症反应过程中有大量的炎细胞和炎症介质参与,前者分泌后者,后者又可趋化、激活前者,各种炎症介质间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1)炎性细胞:不仅血循环中的炎性效应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血小板等可产生多种炎性介质,同时有些炎性细胞如激活的巨噬细胞还可直接分泌细胞外基质(ECM)成分,产生抑制ECM分解的蛋白酶并激活成纤维细胞等,与肾小球、肾间质慢性进展密切相关。此外,肾小球的固有细胞,如系膜细胞、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在特定的条件下也能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和ECM,这些细胞本身还具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和炎症介质的受体,它们在肾小球肾炎中并非只是被动受害者,有时也是主动参与者,它们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炎症介质:补体、凝血及纤溶因子、中性蛋白酶及血管活性胺(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包括(为各种白三烯的复合物)激肽等的致肾炎作用已明确。近年又发现更多的炎性介质具有致肾炎作用。包括各种生物活性肽(如内皮素、各种生长因子等)、花生四烯酸产物(环氧化酶及脂氧化酶产物)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酯类炎症介质,以及细胞间粘附因子、活化氧化物和活性氮等,在肾炎发生中有重要作用。
  3.非免疫机制的作用:免疫介导的炎症造成肾小球损伤,这种免疫损害如果持续发展势必造成有效肾单位的减少,使非免疫机制参与并进一步损伤肾单位。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致肾小球内高压力、高灌注及高滤过(“三高”)可促进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病变合并体循环高血压、大量蛋白尿,以及肾功能不全时蛋白质和磷摄入不当等,均可导致或促进肾小球硬化。同时高脂血症和某些细胞因子的作用,都加剧了肾小球硬化的进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学继教网

GMT+8, 2024-11-27 12:50 , Processed in 0.0615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