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继教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7|回复: 0

[考试资料] 肠息肉及肠息肉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5 00: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定义
  是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的临床诊断。在肠道广泛出现数目多于100颗的息肉,并具有其特殊临床表现,称为肠息肉病。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可发生在肠道的任何部位。息肉为单个或多个,大小可自直径数毫米到数厘米,有蒂或无蒂。
  (一)小肠息肉
  症状常不明显,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和肠道出血。不少患者往往因并发肠套叠等才引起注意,或在手术中才发现。
          (二)大肠息肉
       
          多见于乙状结肠及直肠,成人大多为腺瘤,腺瘤直径大于2c m者,约半数癌变。乳头状腺瘤癌变的可能性较大。
  大肠息肉约半数无临床症状,当发生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其表现为:①肠道刺激症状,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继发感染者可出现黏液脓血便。②便血可因部位及出血量而表现不一,高位者粪便中混有血,直肠下段者粪便外附有血,出血量多者为鲜血或血块。③肠梗阻及肠套叠,以盲肠息肉多见。炎症性息肉主要表现为原发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及血吸虫病等的症状,炎性息肉乃原发疾病的表现之一。
          儿童息肉大多发生于10岁以下,以错构瘤性幼年性息肉多见,有时可脱出肛门外。
  大肠息肉诊断多无困难,发生在直肠中下段的息肉,直肠指检可以触及,发生在乙状结肠镜能达到的范围内者,也易确诊,位于乙状结肠以上的息肉需作钡剂灌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或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认。
          (三)肠息肉病
       
          1﹒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综合征)
        以青少年多见,常有家族史,可癌变,属于错构瘤一类。多发性息肉可出现在全部消化道,以小肠为最多见。在口唇及其周围、口腔黏膜、手掌、足趾或手指上有色素沉着,呈黑斑,也可为棕黄色斑。此病由于范围广泛,无法手术根治,当并发肠道大出血或肠套叠时,可作部分肠切除术。
  2﹒家族性肠息肉病
  又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与遗传因素有关,5号染色体长臂上的APC基因突变。其特点是婴幼儿期并无息肉,常开始出现于青年时期,癌变的倾向性很大。直肠及结肠常布满腺瘤,极少累及小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遍布不带蒂的小息肉。
          3﹒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Gardner 综合征)
       
          也和遗传因素有关,此病多在30~40岁出现,癌变倾向明显。
  三、治疗
  对于有蒂肠息肉者可行内镜下摘除或圈套蒂切除,凡直径>1c m而完整摘除困难或广蒂者,先行咬取活检,排除癌变后经手术完整摘除。如有癌变则根据癌变范围,选择局部肠壁或肠切除手术。
          家族性肠息肉病,如直肠病变较轻,可作全结肠切除及末端回肠直肠吻合术;直肠内腺瘤则经直肠镜行电灼切除或灼毁。为防止残留直肠内的腺瘤以后发生癌变,故需终身随诊。如直肠的病变严重,应同时切除直肠,作永久性回肠末端造口术。
  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Gardner综合征)的治疗原则与家族性肠息肉病相同;对肠道外伴发的肿瘤,其处理原则与有同样肿瘤而无肠息肉病者相同。幼年性息肉病常见于幼儿直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学继教网

GMT+8, 2024-11-11 04:58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