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继教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13|回复: 1

[呼吸内科] 如何防范输液瓶中常见的这7种“异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1 22: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静脉输液是护理的基本操作,也是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关键操作之一。而临床上静脉输液时,输液瓶内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常常会引起护患的恐慌 。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输液瓶最常发生的七种异常情况。

异常一:输液瓶内液体变色

临床有些药物,如奥美拉唑钠等,在临床配伍用药和更换输液瓶时常常会出现,与多种药物易发生浑浊、变色等反应。

这是因为药物的稳定性除了受 pH 值影响外,亦受光线、重金属离子、氧化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防范措施:

1. 配制药液应单独使用,不应与其他药物在同一组输液中配伍合用,配置时也不可与其他注射剂共用注射器。

2. 使用碘伏等含碘消毒液消毒西林瓶塞时,要用 75% 乙醇彻底脱碘,并用干棉签吸净瓶口残留的消毒液,以免消毒液渗入药液中会立即与瓶内药液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溶液变色。

3. 注射液应现配现用,不宜放置。有避光要求的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在静脉滴注过程中注意避光。如果发生变色、浑浊或产生沉淀,不能继续使用。

4. 注意避免发生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以免更换输液瓶时发生反应,必要时使用生理盐水或 5% 葡萄糖冲管后更换。

5. 有些药物仅仅发生一过性变色、浑浊,若观察不仔细很容易忽略,故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因为两种药物相混合发生浑浊说明其化学成分已改变,恢复澄清时已不再是原有成分,输入机体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对机体有害,产生不良后果。

异常二:输液瓶中现结晶

临床最常见的输液瓶内有结晶的药物,当属脱水降压药物甘露醇注射液和呋塞米针剂。这种情况更多的出现在气温较低的冬秋季,急救箱内备用的甘露醇身上。

还有一种情况是,药物本身配置的时候并没有出现结晶,在输注过程中,两瓶交界过程中互相接触,发生药物反应,析出结晶,如炎琥宁。

防范措施:

1. 药品使用前认真查对,若发现有结晶,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方法,融化结晶,再给患者使用,严禁把带结晶的注射液给患者使用。

2. 特殊药物做好交接班。对于易出现结晶的药物,如甘露醇和速尿针剂,护理人员要做好交接,提前准备,确保其随时处于应急备用状态,避免紧急情况下,出现药品内结晶未融化的情况,引发医患纠纷。

3. 注意药物续液过程中存在的配伍禁忌,以免上下瓶药液在输液管内相遇,出现析出结晶的情况。

4.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做好输液管理。

异常三:输液瓶中出现絮状物

输液瓶内出现絮状物,常常出现在瓶身、瓶口有裂纹的「问题」输液瓶上。

笔者此前在给一患者输液时,发现瓶内有絮状物,并堵塞输液进液针头,仔细一查,是瓶身出现裂纹,护士加药前检查不认真所致。幸亏患者未出现输液反应,至今想来,仍然后怕。

输液瓶里的絮状物是怎么来的呢?首先,是输液液体本身的质量问题。

例如,人们输注的葡萄糖溶液,是由淀粉或纤维素等降解而来,由于工艺的问题,放置一段时间后,个别产品会出现絮状沉淀。

其次,就是液体的包装出现了破损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污染,微生物进入液体生长,形成了絮状物。

第三种,则是不同药物成分之间发生了反应,导致了沉淀产生,形成了絮状物。因此,我们由此可以看出,絮状物既可能在输液前就存在,也可能是在输液过程中产生的。

防范措施:

1. 使用前严格按照输液程序,检查药液的质量,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缝,并把这一点作为护理人员的立身之本,防患于未然。

2. 加强输液过程管理   勤巡视,勤观察,发现问题,立即做出得当的处理,严防护患纠纷。

异常四:输液瓶中出现瓶塞

静脉输液加药时,我们用的是一次性使用配药注射器,最常用的是 20 mL 斜面针。

这种注射器,不管护理人员多么小心,多么注意,都无法避免液体瓶上的瓶塞——卤化丁基橡胶塞颗粒嵌顿到注射器针头内,护士再用力把抽取到药液连同瓶塞微粒一同推注入输液瓶中,从而出现这种肉眼可见的悬浮微粒。  

防范措施:

1. 避免反复穿刺输液瓶瓶塞。

2. 使用一次性带侧孔的注药器。

3. 对于已经出现的瓶内瓶塞,护士要认真为患者做好解释,打消其疑虑。

异常五:输液瓶中现异物

此前有报道出现蚂蚁、头发的案例,这是不可原谅的失误。

防范措施:

1. 保持配制环境的清洁。

2. 操作程序的规范。

3.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4. 严格查对药液质量。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1 22: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异常六:输液瓶内出现沉淀物

这种情况,更多的出现在一些难以溶解的药物,如头孢他啶,化疗药物顺铂等。

防范措施:

按照药品说明书,选择合适的溶媒,注意配制时药液的温度。护士加强责任心,加强输液管理和巡视。

异常七:输液瓶中存有大量泡沫

我们常发现一些常用的静脉输入药物在配制输入过程中易在瓶壁内出现大量泡沫,如白蛋白注射液和中药注射液,且不能在短时间内消失,有的甚至给病人输完液体后,瓶中仍残留大量泡沫,致使药物的有效成份不能全部输入体内,影响了药物疗效。

防范措施:

常规消毒输液瓶口,一手将抽好药液的注射器经橡胶塞插入瓶内,另一手握住输液瓶体将其倾斜倒置,并使瓶口向下,加药针头没入液体内,然后缓缓注入药液,加药毕,直立输液瓶,勿晃,回抽空气后拔出注射器。

整个注药过程,保持加药注射器针尖在药液内,避免与空气直接接触。

附:静脉输液的更换液体规范

1. 更换液体时,要认真落实「三查七对」制度,确定无误后方可换液,更换液体后及时签署更换液体人员姓名、时间。签字要求准确清楚,避免漏签或签错位置。

2. 更换液体时,要及时向病人进行药物宣教,病人对所输的液体和药物有疑问时,要认真核对,确定无误并向病人解释清楚后方可更换。 液体更换完毕,要在病人旁边停留数分钟,观察液体输入情况,确定液体滴入正常且与上一组液体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

3. 更换补液,更换补液时必须先检查将要接瓶的补液有无混浊、沉淀等。查对相邻二组补液有无配伍禁忌,如无才能接瓶,更换后应仔细观察二者的反应是否有沉淀、混浊的现象出现,如有应马上更换输液管;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补液不能相邻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如无其他补液,应用生理盐水间隔。

另外,换瓶/袋时需注意茂菲氏滴管及输液管是否已空,防止空气输进病人体内导致空气栓塞的发生,要在 15 分钟内再次巡视病人,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

4. 如出现两组液体的不良反应,要重新更换输液器,必要时重新穿刺,避免发生反应的液体输入病人的体内,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重点加强巡视,上报科室领导,避免纠纷发生。

来源:护理时间,作者:纳洛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学继教网

GMT+8, 2024-11-22 22:5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