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睿 发表于 2019-2-8 08:07:58

食管乳头状瘤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专业资料食管乳头状瘤帮助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考生更好的复习,整理如下:
          食管乳头状瘤为良性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肿瘤。罕见,近来似有增多趋势。估计发病率为0.01%~0.04%.
          食管乳头状瘤的病因及形成机制有争议。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是粘膜受刺激损伤后修复的结果:Carr(1994年)报道了25例,多数病人伴有反流性食管炎,其中2例先前活检证实为食管炎,以后随访发现食管乳头状瘤。内镜检查所致损伤、食管长时间异物嵌塞、反复用探条扩张狭窄的食管及外科手术创伤均有引起食管乳头状瘤的报道。
          (2)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引起: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人类鳞状上皮有高度亲和性,已证实生殖器、口、喉的多数湿疣与其有关。Winkler等在增生的和湿疣样增生的食管粘膜中发现了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证据。
  (3)致癌物质的作用:动物实验发现,口服特殊的化学物质如N‐乙基‐N硝基‐N‐亚硝基胍可以引起乳头状瘤。
          (4)多数人认为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害化学物质和慢性刺激的存在,附加或激活了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而病毒的感染也可作为别的因素如粘膜刺激引起病变的促进剂,两者起协同作用。
  内镜下表现:食管粘膜出现息肉样的疣状隆起,或扁平状隆起,无蒂或有蒂,呈浅红色,或较正常食管颜色稍淡,质地柔软,表面粗糙呈桑葚样。通常很小,在0.2~1.0cm之间,平均0.5cm,罕有超过1cm者。可单发或多发,单发多见,食管中下段多见。与病毒感染有关的乳头状瘤多见于食管上段,并呈多灶性。
          组织学表现:表层为增生的鳞状上皮,中间为纤维血管束,鳞状上皮保持正常的细胞极向和分化,无分化不良。按其生长方式分为外生型、内生型及峰型。外生型表现为光滑的指样或树枝状的外形,其中的纤维血管束延伸并接近乳头的表面。内生型表现为外形光滑,圆形,表皮向内呈内翻性乳头瘤样增生。峰型为峰形的鳞状上皮疣样增生,有显著的角化过度和突出的上皮颗粒层。
  乳头状瘤是否癌变尚无定论,最近几个大宗随访报告中未见癌变倾向。
          食管的乳头状瘤可在内镜下激光、高频电、微波切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食管乳头状瘤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