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9-2-19 00:07:16

情绪与情感过程——情绪理论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与情绪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实际业务部门中,情绪问题是十分突出的。“情绪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是应用学科和心理学理论都十分关注的事情。早在19世纪末,詹姆士于1884年就第一个提出了系统的情绪心理学的理论。自詹姆士之后,现代情绪理论有了很大进展,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生理学理论、行为学理论、精神分析学理论、认知、动机、唤醒和生理理论以及现象学、信息控制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不一而足,总之使人感到情绪理论包容广阔,情绪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整合过程,人格特征、知觉方式、认知评估、行为、生理唤醒及反馈、意识水平都与情绪产生以及产生什么情绪有关。从情绪研究的发展方向来看,伊扎德、曼德勒等人的理论代表了这个方向。
  伊扎德的情绪理论发表于1972年,简述如下:
  一、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继发性情绪
  基本情绪具有三个特点:
  1.基本情绪:包括兴趣、愉快、惊奇、悲伤、厌恶、愤怒、羞愧、恐惧和轻蔑。这些情绪是各自分立的,是原始的或遗传获得的。这些基本情绪的神经活动或电化学活动是与生俱来的。
  2.情绪活动的输出冲动支配着固定的面部 ── 姿势模式的横纹肌模式,即情绪表情忠实于原始的神经信息。这个模式为主体自身和观察提供线索和信息。
  3.主体依赖于这些线索和信息在大脑皮层联合区域的反馈,获得最初的主观体验。
  二、情绪激活模式
  情绪的激活发生于大脑皮层。来自于多系统的活动进行整合,这些系统包括:
  1.内脏活动的神经信息。
  2.机体:尤其是面部 ── 姿势活动的信息。
  3.记忆:个体主动获得的、情境中提示的和经验性的信息。
  4.知觉:对刺激源性质或环境与社会事件中值得注意的信息。
  三、意识在情绪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情绪一旦被激活,立即被自我知觉意识到,并产生情绪感受和体验。如果提供的信号或反馈的信息有变化,或者被歪曲、不真实,也会立即被意识到,并迅速作出反应,予以调节。
  四、情绪与人格的关系
  情绪是人格的一个子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情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通过一定先天影响并按不同的等级而构成的,所有的情绪都能相互影响,并形成人格特质。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方式,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不同的表情和行为表达。如:面临威胁和某种阻碍,具备焦虑性人格的人易产生紧张不安、恐惧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而另外的人则会精神振奋,以自信和能力去克服,或产生愤怒,以排除威胁和阻碍。
               
               来源:医学教育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情绪与情感过程——情绪理论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